任正非曾说:“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论语》有云:“见贤思齐焉”。在数字经济加速重构产业格局的当下,如何从华为文化中汲取领导力养分,铸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引擎?
展开剩余95%2025年8月1日,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助企讲座”走进副会长单位武汉英泰斯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泰斯特”),吴剑文会长作为特邀讲师在英泰学堂领导力发展学院开班典礼上为学员们倾情讲授《走进任正非的个人魅力》《华为公司企业文化内涵》课程。通过解构华为核心文化密码及企业管理智慧,向企业提供逆境突围的实战方法论,助力企业激发组织活力与竞争力,赋能管理者领导力跃迁,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创新和产业升级搭建重要理论支撑。英泰斯特总经理柳伟,副总经理刘笃佼,副总经理李荣成,及40余名公司管理团队、核心骨干学员参加学习。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们以打造‘铁军’管理团队为目标,持续赋能公司成长。”总经理柳伟首先隆重介绍了本次“华为文化”讲座的主讲人吴剑文,并对协会一行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在发表开班致辞时强调,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参与此次学习活动的都是公司中层管理干部,公司用心为每一位员工搭建成长舞台。
柳伟说:“在数字化转型攻坚期,我们正面临客户沟通壁垒、团队协同效率等管理痛点。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善于学习、敢于突破的核心团队——这需要各位以“定干部、搭班子、带队伍”的方法论为镜,通过英泰学堂领导力发展学院的学习交流,以空杯心态汲取知识养分,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创新中突破自我,将个人理想融入企业发展,与公司共同成长,成为引领行业未来的中坚力量。”
随后,英泰学堂领导力发展学院新一届班委亮相,吴剑文会长、副总经理刘笃佼为班委颁发聘书。政委李荣成代表学员发言,他表示,办英泰学堂领导力发展学院,不仅是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的公益举措,更是体现人文关怀的战略性人才培养工程。“我们致力于将学堂打造成为管理者成长的‘加速器’、组织战略的落地‘翻译官’、团队健康的监测‘雷达’以及企业文化的传承纽带。通过夯实运营基础、激活组织能量、激发学员潜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班主任蔡媛媛、政委李荣成、宣传委员刘斌魁、学习委员黄建、组织委员刘永红带领全体学员完成开班宣誓,“为个人成长,为团队赋能,为英泰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走进任正非的个人魅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偷不走、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又难以被别人得到和模仿的宝贵资源,主导着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市场上的发挥程度。”吴剑文直言,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企业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利他'精神始终是‘华为文化’的灵魂所在,所有组织成功都来源于背后的习惯,而习惯的核心就是文化,一个组织没有优秀的文化是很难持久的。”
在某次央视专访中,主持人问任正非,为什么要操一份也许在别人看来是闲心的心?任正非回答道,“爱国,爱这个国家,希望这个国家繁荣富强,不要再让人欺负了。”吴剑文为学员们动情地分享了任正非撰写的现代记叙文《我的父亲母亲》,文章着重记述母亲离世前的生活细节及父亲任摩逊在贵州山区投身教育事业的经历,穿插了任正非创建华为初期与父母蜗居十几平方米居所、母亲为攒钱救子而节俭生活的片段,同时提及作者因工作繁忙导致“一生中最大的憾事”——未能在母亲生前多陪伴。“任正非父母生平映照出老一辈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忠诚品格,让我们看见: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要求,而是影响,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任正非母亲不仅要同别的人一样工作,而且还要负担七个孩子的培养、生活,煮饭、洗衣、修煤灶,什么都干,消耗这么大,自己却从不多吃一口。”吴剑文表示,一个伟大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子女奠定了一种人生最底层的东西,这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任正非奋斗不息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乐观主义,都是母亲遗传给他的,让他坚持一个信条‘永远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任正非将中国军人的钢铁意志注入企业灵魂,他身上“铮铮铁骨和军人血性;融入血液的军人风格和军事语言;刻骨铭心的艰苦奋斗精神;超强的爱国情怀”的军人特质与企业精神的融合,造就了华为在科技战场上的所向披靡。吴剑文认为,“华为文化”的基因图谱中,任正非的军人经历犹如一组关键染色体。这位曾参与“三线建设”的基建工程兵,将“令行禁止”的军事作风转化为华为“力出一孔”的执行力,用“上甘岭”形容研发攻坚。这种军人特质与家国情怀的化学反应,催生出华为“压强原则”式的研发投入,形成“除了胜利别无选择”的生存哲学。任正非曾说:“选干部要考察是否上过战场,开过枪,受过伤”“要大胆在火线中选拔,在战壕中提拔干部、专家、专业人员,要让一些优秀人员直接穿越上来,以激活干部群体和组织。”
在介绍任正非艰难的创业历程时,吴剑文向学员们分享了一个故事,鼓励大家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2000年前后,是任正非创业多年来最痛苦的时光,因为他每个月要承担华为员工3个多亿的薪水,每天都担惊受怕,害怕薪水发不出来。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一名忧郁症患者,多次想自杀。直到2006年,任正非在内蒙一家西贝莜面村吃饭,看着几个农民姑娘在唱歌、跳舞,她们乐观兴奋、热爱生活的样子一下触动了任正非。他当时就想:她们那么贫困,都可以活得这么快乐,为什么我不能活下去?那一天任正非流了很多眼泪,但从此再也没想过自杀。
任正非的身上充满了“坚定与灵活、铁腕与柔性、理性与感性、强悍与软弱、攻击性与妥协精神”等多重矛盾,华为的文化图谱也混杂着亦中亦西、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创新的多种基因。吴剑文系统讲解了华为的“灰度哲学”,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管理中的“灵活务实”之道。它强调在黑白分明的规则之外,允许存在中间地带——就像颜色中的灰色一样,既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简单的妥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策略。这种哲学让华为既能保持方向,又能灵活应对复杂市场,就像任正非说的:“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
何为“自我批判”呢?就是让企业里的每个人都能跳出“舒适区”、习惯“不舒服”的感觉。就像防止物体自由下落一样,想做强企业,要时刻警惕组织滑向“舒适区”,永远保持向上的定力。任正非常说“公司最大的风险来自内部”“华为多年坚持的自我批判的传统,是我们战胜内部危机的一大法宝”“互相批判容易造成伤害,还是自我批判好,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进行反省,敢于揭丑也愿意接受别人帮助的人进步快,好面子的人慢慢地也会脸皮厚起来,跟上组织的成长。”
华为公司企业文化内涵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的《风起云飞扬:钱乘旦讲大国崛起》,系统讲述了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等九个世界大国兴衰的历史,探讨了各大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时代特征,揭示了大国兴衰的内在机制及其与时代变迁的关联。
帝国为何由盛转衰?吴剑文分享道,任正非从中获得的启示深刻影响了华为的企业文化构建,他更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如同国家,其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开放包容、自主创新与危机意识三大支柱之上。钱乘旦讲述的历史周期故事律促使任正非将“永远保持开放”写入华为基因,正如华为建立全球研发中心的布局;而大国兴替的案例分析更深化了华为的忧患意识,让华为坚持在自主创新的路上一路奋进。这些思想最终凝结成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使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既保持学习姿态又坚守创新本色——正如钱乘旦教授所强调的,伟大从来不是静态的成就,而是持续突破的动态过程。
任正非在华为创业初期的关键决策,完美诠释了企业家精神中“冒险与远见”的辩证关系。吴剑文说,1992年,当华为首次实现亿元营收、管理层普遍希望享受创业成果时,任正非力排众议将2000万利润全部投入移动通信研发——这个在当时被视为“看不见未来的豪赌”。面对团队分歧和技术不确定性,任正非展现出破釜沉舟的决断力:既敢于押注尚处萌芽的移动通信技术,又用“活下去的唯一途径是技术创新”的战略眼光化解短期利益诱惑。历史证明,这场看似激进的冒险实则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战略突围,不仅让华为在2G时代抢得先机,更塑造了“将10%营收投入研发”的铁律。真正的商业冒险,从来不是盲目赌博,而是用战略定力将风险转化为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任正非曾说:“不冒风险才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只有不断地创新,持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抓住了战略机会,花多少钱都是胜利”
企业如何才能在市场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任正非给出答案: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吴剑文相信,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华为赖以生存和发展、渗透到其所有流程、组织和考核中的核心准则,确保公司的一切活动最终都导向为客户创造真实价值。华为从贸易代理起步的创业历程,铸就了其深入骨髓的“乙方基因”。这种独特的成长路径让华为比任何企业都更懂得:在商业生态链中,真正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客户手中。
2010年华为的一次业务汇报会上,从欧洲归来的某位负责人正展示精心准备的PPT时,任正非突然拍案而起:“你们的脑袋必须对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这位铁腕企业家当场撕破了形式主义的遮羞布,“不要像迎接皇帝一样全员做胶片,不要以为讨好领导就能升官!如果继续把力气花在这些表面功夫上,华为的战斗力迟早会被削弱!”“坚决提拔那些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的员工,各级干部要有境界,下属屁股对着你,自己可能不舒服,但必须善待他们。”这场雷霆之怒,后来被提炼成华为管理者的必修课:真正的客户主义,需要领导者率先用“不迎合上级”的勇气,为“服务客户”的文化价值观背书。
吴剑文还向学员们分享了华为的“床垫文化”,即奋斗者文化。1996年10月29日第35期《华为人》报上题为《床垫文化》的文章这样写道:几乎每个华为人都备有一张床垫,卷放在各自的储存铁柜的底层或办公桌、电脑台的底下,外人从整齐的办公环境中很难发现这个细节。午休的时候,席地而卧,方便而实用。晚上加班,夜深人静,灯火阑珊,很多人整月不回宿舍,就这一张床垫,累了睡,醒了再爬起来干,黑白相继,没日没夜。任正非在回答一位美国企业家的提问“你们公司怎么在30年间做到了世界领先”时,答道:“不,我们是60多年,因为我们每天是2×8的时间在工作……”
华为的奋斗哲学绝非“没苦硬吃”,而是刻入企业基因的生存智慧:在技术研发中保持“力出一孔”的专注,在市场开拓中坚守“利出一孔”的纯粹,在组织建设中践行“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结。吴剑文表示,这种奋斗本质上是思想的永续革命,特别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要以归零心态看待成绩,用登山者的警觉审视现状,将每个里程碑都视为新的起跑线。
“华为生存下来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靠的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创业思维。”吴剑文认为,《一人一厨一狗》的故事真正代表了华为精神,那就是“无数平凡铸就非凡”“到最艰苦的地方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印度洋的科摩罗岛上,华为派驻的员工叶辉辉肩负着海底光缆项目的重要任务,面对物资匮乏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困境,叶辉辉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工作的执着,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任正非在游览四川都江堰时得到启示,著作文章《深淘滩,低作堰》,第一次明确提出:“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就是华为生存之本。”这一论断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升维至产业生态层面。所谓“深淘滩”,不仅是持续挖掘组织内部潜力,更是以战略定力确保对核心技术与未来赛道的投入;而“低作堰”则超越了简单的让利行为,体现为主动降低产业门槛、构建开放生态的格局观——就像李冰父子通过分流治水造福天府之国那样,华为通过技术溢出和产业协同,让整个数字产业链共享发展红利。这种将两千年前水利工程的管理智慧转化为现代企业文化战略的思考,彰显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延伸:企业强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带动上下游共同进化,最终实现“大河流水小河满”的产业共赢格局。
吴剑文分享道,华为崇尚“狼狈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动体现,任正非概念中的狼性绝非残忍和反人性,而是能以敏锐嗅觉捕捉行业机遇、用战略眼光穿透短期迷雾、在全球化竞争中展现出团结高效的组织生命力的奋斗精神。其本质是“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外化,通过保持危机意识激活组织活力,用集体主义精神抵御外部压力,最终形成所向披靡的生态型战斗力。“狼狈文化”不仅支撑华为穿越“极限生存”考验,更为中国科技企业提供了从产品输出到价值观输出的转型范式。
打造企业文化赋能强示范
整堂讲座,吴剑文时而引经据典剖析华为管理精髓,时而妙语连珠引发阵阵会心笑声,他幽默风趣、旁征博引的授课风格,以及对华为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赢得在场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获得了许多启发,干货满满:要将华为“力出一孔”的协作精神融入车联网研发体系,把“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导向转化为团队管理实践,不断加强自我认知与能力的提升,开放包容挑重担、凝聚团队有力量。
协会相关负责人分享说:“我第一次到访英泰斯特时,就感觉这家企业的文化建设做得很好,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柳总曾说‘我会站在员工的角度上去考虑员工,他们未来怎么发展才好’。这次英泰学堂的‘华为文化’讲座只是个起点,希望这样学习交流的平台越建越好,真正以文化赋能企业长效发展。”
柳伟总经理感谢协会“助企讲座”走进英泰斯特,更感谢吴剑文会长的倾情授课,通过本次学习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一个真正好的企业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文化,而是员工在奋斗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希望英泰斯特的管理团队能够将课程中每一个细小的触动与收获转化成为工作中的动力,为公司建设数智化人才梯队注入新动能的同时,更为武汉科技型民营企业打造文化赋能强示范。”
关于英泰斯特
INTEST(武汉英泰斯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于数据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定位于高准确度的数据采集产品及专业数据采集、分析、管理软件,同时为大规模车辆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集成测试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公司深耕车联网数据服务领域20年,是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数据全栈式服务商,主营业务覆盖通信网联、汽车测试、车路协同三大方向。先后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湖北省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湖北省首批人工智能企业、2024年度首批武汉市五星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获得40余项专利、著作权、软件产品证书,及30余项行业资质。
英泰斯特依托高精度数据采集硬件、专业化软件及数据要素创新产品,已为60家主机厂提供智能网联和汽车测试服务,智能车载终端T-Box出货量稳居行业前列。同时,企业深度参与国家级及地方标准制定与示范项目,承建了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检测工况平台和5家省级地方监控平台,并助力北京、上海、长沙、合肥、武汉等多地智能网联示范区建设,技术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产品是客户实现价值的工具,专业服务是英泰斯特长期奋斗的方向”。在数据服务领域,公司专长于为用户提供数据采集产品、专用软件和实施解决方案的专门技术知识的组合,注重在某一步骤或全过程提供正确的评估及系统设计,搭建最合适、风险最小的技术方案以满足用户的生产、科研及管理需要,打造从产品应用咨询、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到系统整合全过程一条龙服务。
近年来,公司更是以“T-Box、B-Box、S-Box”三位一体智能网联终端产品矩阵为核心,构建起覆盖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服务的全链条能力,并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在车联网场景的创新应用。未来,英泰斯特将紧抓“数据要素×智能网联”发展机遇,强化技术研发与生态合作,布局卫星通信服务,致力于打造车联网领域数商领先品牌。
发布于:湖北省实盘交易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