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云浮段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标准,是省内水质最好的江段之一;2024年,云浮市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为97.5%,创“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口袋公园、森林公园串点成线,全市推窗见绿,移步即景……
以“绿”为笔,一幅岭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答卷,正在云浮市逐渐舒展开来。
织密“绿化网”:搭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作为粤北生态屏障的重要支点,云浮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殷切嘱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改革开路,机制先行。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六大行动”,统筹推进县镇村绿化,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找出路、寻突破。成立云浮市绿美办,积极发挥绿美云浮生态建设指导统筹协调作用,市委组织部主动扛起乡村绿化牵头抓总责任。将绿美生态建设列入了书记市长碰头会的专题研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清单,以“双列入”引领带动全市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狠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绿美云浮生态建设的工作格局。
2023年,云浮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县(市、区)独立设置林业局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在具体管理方面迈出了现行探索的脚步,赋予了林业主管部门新的使命。市林业局还积极推动各镇(街)科学设置了生态林业办以及农业农村和林业水利办等内设机构,持续加强了基层林业的基础建设。
以林长制为抓手,云浮市积极推动林业工作从“林长制”向“林长治”的进一步深化推进。云浮市委书记、市第一林长卢荣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林长李庆新先后签发9道《云浮林长令》,加速形成“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市县镇村四级林长体系建设为基础上,不断调整更新优化各级林长信息和责任区域。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林长4745人、护林员1392人、基层监管员942人。
这一系列举措,为云浮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市领导先后带头植树66.3万株,带动全市乡村绿化突破305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由68.25%提升到了68.65%,提前一年完成了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罗定金银湖湿地公园、大王山森林公园等8个示范点成为生态地标,30个高速出口焕发新颜,1582公里道路实现“三网融合”,展示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任务的云浮担当和云浮贡献。
焕发“绿动能”:以生态经济增强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好的生态环境能转换为更强的发展动能,这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通过绿美云浮生态建设,让“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的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动手扩绿增绿,2024年共植树168万株,建设各类主题林1930个、县级及以上“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7个;以广东省森林文化周活动为抓手,重点培育云浮市森林文化产品,推动形成森林徒步、湿地观鸟、自然教育、森林讲堂等品牌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通过绿色产业增强发展活力,“点绿成金”的云浮路径也越来越清晰。践行“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生态观念,通过合理优化公益林中集体林的比例、推进集体公益林扩面工作等措施,云浮市把稳定林木面积和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结合起来。全市公益林面积稳定在282万亩左右,鼓励林业经营者依法利用公益林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创新将“零毁林”目标与项目信贷评价、贷款利率进行挂钩,率先在全国推出“零毁林生态养殖支持贷款”绿色金融产品,持续推动建设10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全面推动林下养殖和油茶、茶叶、笋竹、南药种植等林业产业发展,实现“绿在山头上、钱在树林里”的良性循环。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一步步在云浮化作实景。在市林业部门的直接推动下,全市国家储备林项目收储林地6万多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00多万元/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通过引导农户等经营主体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市场化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林业专业合作社、集体林场。2024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2%,高于同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的增长,为云浮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绿色“民生账”:生态福祉惠及“千万家”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云浮市区蟠龙天湖,美丽的黑天鹅悠然游弋,波光粼粼的湖水与周围的植物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欣赏、拍照打卡。
“周末带着家人体验了新入选的乡村旅游路线,感受春日美好时光和多彩非遗文化,生活幸福感越来越浓。这些变化背后,是政府把近八成的财政支出用在民生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市民张先生说。
过去一年,云浮47条、总长938公里的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初步建成。扎实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回头看,完成存量农房风貌品质提升1.48万栋,新增2条省“美丽庭院”特色村。云安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绿美乡村,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生态建设。近年来,云浮市把落深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建设相结合。指导各地立足实际引导农民种植经济树种46.4万余株,因地制宜发展油茶、竹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推荐新兴县申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推荐广东罗定动植物生态园申报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积极打造“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并升级为2.0版本,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助力培育“绿美乡村+”新业态,相关经验被列入《广东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予以推广。2025年,全市在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上挂牌交易资产累计229宗,总挂牌额2.05亿元,成交132宗,总成交额0.52亿元,绿美生态建设助民惠民的正向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营造良好乡村环境。2024年高质量完成80条省民生实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11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加强186条省定典型村、134条市定典型村培育工作,打好打赢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两大攻坚战”,美丽宜居村占比达80%以上。乡村的“颜值”高了,发展底盘也筑得愈发牢固。云浮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市973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7万元以上。
西江如一条碧绿的绸带,水质清澈,鱼翔浅底,象征着大自然对云浮的馈赠。
绿美云浮生态建设,如同一曲悠扬的乐章,正缓缓奏响其华彩篇章。绿,是这首乐章的主旋律,装点着这里的山川大地,更化作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无处不在地展现着新时代云浮的生机与活力。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黄曦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周丽娜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实盘交易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